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饮食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攀升。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不齐……也在逐渐向年轻人靠拢。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通常需要通过介入手术或开胸手术来保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作。

但除了手术治疗外,医学专家也逐步认识到心脏康复的重要性。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有疑问,难道手术治疗不是一劳永逸?为什么术后还要接受心脏康复治疗呢?针对上述两大问题,上海德达医院专家团们带来了详细的解答:
一、心脏康复治疗的必要性
对于接受过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正在遭受心血管疾病折磨的患者来说,心脏康复可以预防未来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再次发生,尽可能避免心脏病患者反复住院、反复支架、反复手术的情况发生。
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心脏康复能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 8%~37% 和心血管病死率7%~38%。[1]
同时,在术后长期用药、创口感染出血、术后高复发率等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承受着更多压力和挑战,心脏康复的出现,也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术后患者常见8大困境)
心脏康复(CR)从药物处方、运动处方、 营养处方、心理处方 ( 含睡眠管理 )、患者教育 ( 危险因素管理和戒烟 ) 这五个方面联合作用,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多方面、长期综合的管理。
目前,全球多国对于心脏康复都制定了完善的指南、成熟的模式,并给予立法和医疗保险的支持。我国部分医疗机构也相继建立了心脏康复中心,上海德达医院便是其中之一。
二、心脏康复人人适用?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术后及时的心脏康复(CR),不仅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也能帮助心态的调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可以进行心脏康复。

三、心脏康复4大优势:
心脏康复(CR)的方案并不固定,往往从患者自身状况出发进行评估,结合药物处方、运动处方、 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患者教育这5方面,制定出适合患者的一套个性化、科学性的治疗方案。

其中,以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3-5]。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以运动为核心的康复训练的四大优势:
1、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并发室颤、心肌缺血随时都会危及生命。运动期间的重复血流动力学刺激可提高心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的适应性[6];定量的运动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有效预防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7];

同时,研究发现,心脏康复中加入运动训练,可诱导心脏预处理,有效减少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8]
2、提高心肺适能(CRF)
心肺适能是反映有氧运动能力的“金指标”。
有研究证实,心肺适能与房颤发生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关联,心肺适能与房颤发生风险呈负相关[9],通过运动训练提高心肺适能可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为心脏康复的顺利实施提供安全保障。但在有氧运动过程中要严密监控各项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3、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手术结束意味着新的挑战的开始。

基于运动训练的心脏康复可有效降低射血分数使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住院率下降,提高其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0]。
4、促进心理健康
除了身体上的调节,对于心血管患者来说,心理上的焦虑、抑郁也会影响预后。日常加入运动训练,可有效缓解紧张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